从冬吴相对论开始,听吴伯凡老师的节目十多年了,最近又学习了吴伯凡老师的认知论:知之真切笃实处是行,行之明觉精察处是知。有几点启示:
一、一人一世界
回想一下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里各种争得面红耳赤的观点和看法,你会意识到,所谓“观点”,更多是关于特定观察点的信息,而不是他所描述、评论的对象的信息;而“看法”,更多的是关于一个人看问题的方式、偏好,而不是他所看对象的信息。
你对世界、他人的观点,既是对世界、他人的描述,也是对自己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不自觉的披露,悄悄地透露着你的内在品质和偏好。“疑人诈,人未必诈,而己已诈;信任诚,人未必诚,而已已诚。”
理智只是“认知董事会”——理智、欲望、恐惧——里的一员,而且常常并不是“董事长”。理智更像一个“董事会秘书”,一个带有公关使命、习惯于见风使舵的发言人。它总是能很好地理解“董事长”的意图,高效率地获取各种有利于“上峰意图”的论据和说辞。
所以,当你说“我认为”的时候,你需要仔细省察诸如此类的问题:这个“我”到底是谁?“我”的构成是怎样的?
二、你无法靠说服改变别人
愚蠢的人事很难意识到自己愚蠢,就像一个一直在做梦的人,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;一个一直生活在洞穴里的人,是没有“洞穴”这个概念的。只有从梦中醒来,或者从洞穴里爬出来,才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,才知道有洞穴这回事。
我们常常低估了改变别人认知的难度,特别是那些陷入某种认知而难以自拔的人,比方说,一个烟瘾很大的人,他抽烟的时候你很难受,但他自己会感到愉快,他不能理解你为什么会难受,你为什么会觉得臭,觉得你有可能是有意跟他作对。
假如有人对你产生了成见,你靠摆事实讲道理,在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用的,更有可能加深他对你的偏见。所以,有效的广告,并不是理性的,而是感性的;比感性更深一层,是影响人的潜意识。我们不仅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