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您来,我们培养您的孩子。
您不来,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。”
——这是某知名培训机构前台贴着的大广告,机构看似佛系的广告,实则挑动着家长的焦虑心情。
而在另一家主打少儿英语培训的机构,墙上的大屏幕跳动着计时器“距离下一次涨价,倒计时仅三天……”一年2.5万培训费,三天后就要上调15%,如果提早续上下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费用,则不受涨价影响。
“不怕同学是学霸,就怕学霸放寒假。”
假期未至,校外培训机构开始疯狂推送各类课程广告,用营销广告消费家长的焦虑情绪,撬开家长的“钱袋”。
不足一个月的寒假,培训费用动辙三四万,这成了不少家庭的现状,“家里没矿的千万不能养娃,就算有矿也都得掏空。”网络上,不少家长暗暗自嘲。
两岁娃的寒假
补课费交了10万元
奥数课程两个半小时元,英语两个半小时元,语文两小时元,游泳每小时元,琵琶课一对一每小时元、一对多每小时元……
说起寒假的安排,家住杨浦的小学生家长朱芳(化名)滔滔不绝。“一句话,寒假四周,除了过年休息两天外,其余时间全排满”。
朱芳给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,除了补课费,还有孩子补课来回车费、饭费,重新购买的琵琶三万元、美国代购全新的泳装设备等,一个寒假,孩子的开销至少在五六万人民币。
在家长群里,朱芳的寒假花销还算不上“顶配”。“初中生若是想报一对一的学科辅导班,补课费都是几万,甚至十几万一交,至于有没有效果,另当别论。”